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客观评价义和团运动,社会各界出现了诸多争议性观点。其中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论调,是将义和团运动全盘否定,将其污名化为愚昧野蛮、反科学反理性的暴民运动股票配资学,甚至将其视为文明世界的公敌和必须彻底清除的历史流毒。这种极端观点在一些所谓权威学者的论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某知名高校教授在其颇具争议的文章《学术义和团的胜利(对西方伪史派的驳斥)》中,将质疑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学术探讨粗暴地归类为反智行为,并冠以学术义和团的污名化标签。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位自称历史专家的学者在其论文《反科学反理性的义和团:是民意伪装、民愤煽动、民心蛊惑与民粹挑动的产物》中,对义和团运动进行了全面否定。这些充满偏见的论述,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值得深思。
展开剩余78%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候来自对立面的评价反而更具参考价值。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现场,看看当时作为义和团直接对手的八国联军统帅们是如何评价这场运动的。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后,清政府的腐朽虚弱彻底暴露在西方列强面前。列强们迫不及待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场瓜分浪潮来势汹汹,加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累积的民族矛盾,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
1900年,高举扶清灭洋旗帜的义和团民众,采取了一系列反抗行动:焚烧外国人的车站设施、切断通讯线路、捣毁教堂和外国人的住宅等。这些抗争行为激起了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各国驻华公使紧急会商,决定调遣军队来华,以镇压义和团为名,行扩大侵华之实,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这场侵略行动中,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见下图)发表了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演讲:我们不要心慈手软,不要留下活口。任何落入你们手中的中国人都由你们处置。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中国人在千年之后提到德国时仍会浑身发抖,甚至要让我们的旗帜永远飘扬在长城之上。透过这段充满血腥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威廉二世的真实意图:不仅要通过屠杀来震慑中国人民,更企图实现让德国旗帜永驻长城的殖民野心。
德国在完成统一并实现工业化后,也急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时任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公开宣称:那个让其他国家瓜分大陆和海洋,而德国只能仰望蓝天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也要争取阳光下的地盘。然而当时世界可殖民的地区大多已被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瓜分殆尽,而中国这块尚未被完全殖民的肥肉自然成为德国觊觎的目标。威廉二世对殖民中国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德国实现大国梦想的关键。
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的德国将领瓦德西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瓜分中国的绝佳时机。事实上,不仅德国,其他列强也都虎视眈眈,都希望能借机瓜分中国。正是义和团的顽强抵抗打乱了列强的计划,才使得八国能够迅速达成一致,联合出兵中国,企图进一步实施瓜分。
这里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青岛,1898年又通过《胶澳租借条约》将山东变为其势力范围。但在镇压义和团后,当八国联军取得空前胜利之际,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列强(日本除外)为何没有进一步扩大在华殖民地?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一份秘密文件里。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列强止步的原因,更意外地彰显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贡献。
在镇压义和团之前,瓦德西与威廉二世一样,对瓜分中国充满信心。但在亲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后,他在给德皇的报告中写道:陛下虽然怀有瓜分中国的想法。但中国民众实际上蕴含着无限蓬勃的生机,这一点在本次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发布于:天津市驰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